“低头族”出现低龄化 专家建议正确引导
只有手机能让调皮的小孩安静下来。王东明 摄 (新春走基层)“低头族”出现低龄化 专家建议正确引导 中新网贵阳2月14日电 (冷桂玉)中国农历春节是举家团圆的日子,在阖家欢乐的时刻,总有低头族闪现,抢红包、刷抖音、玩手游……年龄越来越低龄化,连三五岁的小孩也加入“低头族”大军。 在中国西部省份贵州,记者走访发现,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,智能手机、平板电子产品等已经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,特别是在农村,“手机带娃”现象十分常见。“00后”“10后”等一批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一代人,接触电子产品越来越低龄化。 “哭闹的时候,就打开智能手机给她看动画片,立马就乖了。”25岁的黄燕说,智能手机很多时候解放了她的大脑和双手。黄燕现在在家除了带娃就是做家务,手机不仅是她24小时不离身的娱乐工具,也成了她的带娃“神器”。 3年前,黄燕嫁到了贵州省盘州市柏果镇柏果村,丈夫外出打工挣钱,黄燕则负责照看家中老人和孩子,刚满3岁的女儿最近特别痴迷动画片《小猪佩奇》,于是,黄燕直接把去年用过的智能旧手机给女儿看动画片,自己则拿着另一部智能手机在一边刷短视频。 “根本没有人教她玩,都是无师自通。”黄燕说,3岁的女儿现在拿到手机已经学会了输入密码、打开软件、换集播放、关闭软件等一系列的操作,“她从动画片里学会了说普通话,还教会了爷爷奶奶说几句普通话。” “自己需要的信息都可以通过手机、电脑随时随地获取。”贵州省社会科学院科研处助理研究员张松表示,科技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,当然也不可避免带来了一些问题,过多接触手机等电子产品不利于孩子的身体健康,也不利于孩子的社交能力培养。 张松建议,父母在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的过程中要趋利避害。合理利用电子产品,使之与学校、社区的交流学习有机结合,充分利用好社区交流、少年宫、科技馆等公共资源;对于辅导学习类和手机APP,手机供应商应当有所限制,规范管理。 短视频、游戏、微信……35岁的教师任娟列举了一系列儿子时常打开的手机软件。“现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,生活压力越来越大,很多父母都没有太多的时间来照看小孩。”任娟说,由于长时间的看手机,刚上小学的儿子已经出现了轻度近视、散光。 任娟说,“手机是教师教学必不可少的工具”。“老师会在微信群里布置作业、家长在群里沟通,也有学生用手机APP写作业。”这是有利的一面,但是有些APP因夹带游戏,不知不觉让孩子沉迷其中,耽误孩子的学习。 (编辑:admin) |

-
中新网1月15日电 据民政部网站消息,为整顿彩票市场秩...[详细]
-
假如《守望先锋》变成回合制策略游戏,会是什么样呢? ...[详细]
-
目前来说,只依靠灰度识别行驶的查尔斯在20天学习后可...[详细]
-
备受关注的王思聪告H5游戏《思聪的日子》侵权案件近日...[详细]
-
竞新创优,共融泛娱乐,第二届中国(苏州)电子竞技博览...[详细]
-
2017年无疑是盛大游戏关键的一年,无论是精品研发、IP...[详细]
-
今(23)日,在由皖新游戏举办的方块游戏2017产品发布会...[详细]
-
《守望先锋》在3月份的时候推出了自定义模式,玩家们...[详细]
-
TeamRandom战队,也就是前Wings的几位队员近来风波不...[详细]
-
2017年第20周英国游戏销量榜出炉了!上周的冠军,Bethe...[详细]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