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中国第一批“的确良”原料
辽化生产车间老照片。 资料图片 新中国第一批“的确良”原料(新中国的“第一”70年) 亲历者说 “的确良”是涤纶纺织面料的粤语音译,由于色彩纯正不褪色,耐磨易干不走样,挺括滑爽好清洗,于上世纪70年代在国内流行开来。生产“的确良”的原料涤纶是合成纤维。原辽阳石油化学纤维总厂(简称“辽化”)在1979年1月上旬生产出第一批涤纶短纤维。涤纶短纤维经辽阳市纺织厂纺成“上等一级”45支高支纱,并织成涤棉细布,宣告首批国产“的确良”顺利诞生。 蒋新坤:75岁,原辽化纤维厂厂长 回想32岁初到辽化参与建设时的场景,蒋新坤微微眯起眼,有些激动:“那只能用‘日新月异’来形容,到处都在紧张施工。” 1976年,辽宁从全省抽调304名技术干部支援辽化建设。蒋新坤从大连来到辽阳,在“两纶(涤纶锦纶)”指挥部做了一名公用工程技术员。 因为缺少大型机械,挖土方全靠人力。蒋新坤回忆:“挖一条6米深的排水管,人在地下,一锹掀不上去,要分三层。最下面的人掀给第二层,第二层的人掀给第三层,第三层的人再掀到地面上……就这样一锹一锹地挖,衣服早不知是干了湿还是湿了干,汗碱结了厚厚一层。” “尽快开工是每个人的心愿,只要国家需要,白天可以拿铁锹,晚上继续画图纸。”蒋新坤说。那是一段燃情岁月,“只要骨头不散架,就要拼命建辽化”“地球转一圈,我们干俩班”等口号在工人中间叫响。 两年半后,“两纶”指挥部被撤销,辽化纤维厂作为辽化分厂正式成立。1979年1月上旬,纤维厂生产出第一批涤纶短丝,为首批“的确良”提供了原料。 蒋新坤清楚地记得,1972年结婚时,妻子穿的就是一件灰黑色的进口“的确良”上衣,当时金贵得不得了。1984年,纤维厂用自己生产的涤纶短丝,委托辽阳纺织厂给每位职工做了一套中山装。“那时候特别自豪,现在这种面料早就平常了。”蒋新坤说着,指指身上的短袖上衣说:“这件是我1999年买的,化纤的,现在还能穿。” “的确良”原料的国产化,极大地满足了国民的穿衣需求。正式投产后,辽化每年生产7.4万吨化纤原料,相当于430万亩棉田的产量。 (编辑:admin) |

-
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,人们越来越重视科学、健康的...[详细]
-
独立女性 [环球网综合报道]不觉得不论在工作中还是生...[详细]
-
恋爱,情感 本人高三狗,女。高一认识他的,同班。高...[详细]
-
范爷肤白貌美大长腿这事地球人都知道,尤其是最近瘦下...[详细]
-
本文原标题:懂她的需求,才能给她最想要的 本文来源...[详细]
-
女性,年龄增长 那么,到底有什么样的理由让年过30的...[详细]
-
爱情 虽然男人从本质上讲都是长不大的孩子,永远喜欢...[详细]
-
原标题:男人追不到女人十五大原因 情感,爱情 在恋爱...[详细]
-
1。防晒指数是越高越好吗?要真越高越好,怎么不出SPF...[详细]
-
不管时代如何变迁,广大群众对明星私服的追随是一直都...[详细]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