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年,逐梦北斗“星路”(3)
航天“后浪”追梦不渝 1994年出生的许哲琪,是长三甲研制团队里最年轻的队员之一,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航天“后浪”。 在成为一名航天人之前,许哲琪对火箭最大的印象就是新闻报道中雷霆万钧、一飞冲天瞬间,“当时就觉得,这么大的火箭,要飞起来,还要把卫星精准送入轨道,太不容易了。”她说。 许哲琪的航天梦想,还要从一次宣讲会说起。一次偶然的机会,许哲琪听了一场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的宣讲会,航天人一代代接续奋斗的故事,让她深受感动和鼓舞,从此认定干航天能实现人生价值,下定决心要成为火箭研制队伍中的一员。“毕业时,火箭院在我们学校没有宣讲会,我跑了三个不同的学校,同时在网上也投了简历,才成为了航天的一员。”她说。 入职以后,许哲琪也逐渐学会了火箭研制人员的认真执着、严慎细实。师父黄皓,就是身边的榜样,激励着许哲琪成长。 刚入职时,为了学习与火箭相关的知识,下班后许哲琪会在办公室看看设计图,学习相关文献。她发现几乎每天,黄皓都在加班,一定要把当天的工作当天做完才下班,从不拖到第二天。 在许哲琪心中,黄皓是一个耐心的好师父,但有一次,因为自己对待试验不谨慎,师父还是差点发了脾气。刚接触综合试验时,许哲琪还没有树立产品把控的概念,在一次接线时,她从线上削下来一段3毫米左右的胶皮,由于胶皮比较小,就没有及时扔进垃圾桶,随手放在了桌上。 黄皓看见后,严厉地对她说:“这属于是人为制造多余物,桌上很多插孔、插头,这么小的胶皮随手放在桌上,极可能造成堵塞!”通过这件事,许哲琪更加明白,每一次发射成功,都离不开对细节的把控,但凡有一个人粗心大意,都可能将所有人的努力毁于一旦,此后在做试验时,她变得更加关注细节,更加严谨。 “90后”新人站上指挥岗位 这一次发射,是许哲琪第一次独立担任测量系统指挥。测量系统指挥岗是一个协调统筹的角色,要求担任指挥的人员根据日程工作安排,与一岗及技术负责人沟通后发布每天工作,调动系统人员配合,时刻关注前后端工作情况,向发射及发射队及时汇报。 “来发射场之前非常激动,这是我第一次担任指挥岗,又是北斗组网的最后一发。”许哲琪说,“来到发射场以后,还是会紧张,每天必须加班看测试细则和操作规程,觉得自己多熟悉一些细则和规程,就多一份底气。发射队的很多老师和同事们都给了我很多帮助,让我对自己充满信心。” (编辑:赛琳娜) |

-
充满童话的十二月,缤纷的圣诞树,神出鬼没的圣诞老人...[详细]
-
中新网1月15日电 15日,盛大游戏年会以“超跃2019”为...[详细]
-
中新网5月25日电 近日,海信正式成为美国电竞巨头EG战...[详细]
-
梦想加空间创始人王晓鲁 中新网5月25日电 5月24日,一...[详细]
-
网宿首个液冷机房 中新网5月25日电 25日,网宿科技宣...[详细]
-
中新网5月25日电 23日,2017丰台科技周竹海科技分会场...[详细]
-
中新网5月25日电(吴涛)随着柯洁对战AlphaGo两局失利,...[详细]
-
5月23日,青春工场咨询机构联合创业投资领域的英诺天...[详细]
-
浙师大网络安全学院院长、杭州安恒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...[详细]
-
中新网5月25日电 5月25日,由国家发改委、工信部、国...[详细]

